“2009年焚烧处理620吨,2010年焚烧处理1094吨,今年已焚烧处理772吨。”11月11日,中石化巴陵石化公司烯烃事业部安环室主管文鹰璞向记者介绍了环己酮事业部皂化废碱焚烧装置焚烧“消化”炼油废碱液的一组数据。
据介绍,巴陵石化炼油装置液态烃、汽油产品中分布着硫化氢、硫醇、硫醚等硫化物,需进行碱洗脱硫、精制等处理。不断循环使用的碱液浓度低于6%时,需压入废碱液槽,再分批送至废碱液罐待处理。这种含有硫化物、碳酸钠、酚的废碱液具有强烈的恶臭,对环境有较大的危害,废碱液中的硫化钠能促进纤维增白和皮革脱毛,造纸厂等利用或部分利用了硫化钠及碳酸钠,但其他有害物质降低甚微,排放至水体污染了水域。
2007年以前,巴陵石化烯烃事业部将炼油废碱液交地方造纸厂处理,每隔一天运输一车约10吨,高峰期每天运输2车,工厂每年支付地方处理费用在30万元以上。
为消化处理炼油废碱液,烯烃事业部与环己酮事业部联合攻关,完成了炼油废碱液送皂化废碱焚烧装置焚烧处理的有关技术改造。该技术将炼油废碱液送入环己酮皂化废碱焚烧装置焚烧,各项指标达到了预分析的效果,为减少废碱液二次污染提供了一种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新方法。同时,产出的纯碱可用于水玻璃及水泥等行业,蒸汽可用于本企业生产,经济和社会效益良好。目前,环己酮事业部拥有2套环己酮皂化废碱液焚烧装置,年处理皂化废碱液13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