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洪湖市府场镇是一个方园32平方千米、2万余人的小镇,凭着“不怕小、不怕偏,不服软、不服输”的一股子干劲,府场人咬定新兴产业谋求跨越式发展,以惊人的集成能力,盘出一个相当“前沿”的产业集群,年产销石化装备30多亿元,被石化行业称为“装备制造大鳄”。
上世纪80年代,镇上仅有几家由工匠组成的小店铺;90年代,一批股份合作制企业走上前台,并打入化工装备最低端的填料行业;进入21世纪,几家化工装备龙头企业相继崛起,带起一股创业热潮。截至去年,该镇石化装备关联企业达90多家,实现销售收入30多亿元,成为湖北省60家重点产业集群之一。
漫步该镇工业园区,记者探寻石化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依靠科技发展的足迹,只见一家家石化装备企业沿中华路而立,且均以“湖北”冠名。湖北奥康、湖北荣昌、湖北骏涛、湖北瑞邦、湖北宏晟……一个弹丸小镇,居然有上百家企业,高擎着“湖北”大旗,组成声威赫赫的石化装备制造产业方阵。
做出小小备件不难,做成一个产业很难;形成产业集群,更是难上加难。小小府场镇,石化装备产业历经几十年长盛不衰,秘诀何在?那就是创新与裂变并举,催发了小镇的产业扩张,更带动了产业升级。
洪湖市化工机械总厂是府场镇石化装备产业的“母体”。1979年,镇上一位推销米筛的业务员在云南偶然得知有化肥厂需要一种圆铁环,便用电报告知当时的化机总厂。厂里组织几十名职工日夜加班,按要求制作出一批不锈钢的鲍尔环。于是,府场人从这个新领域掘得第一桶金。
长江石化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是产业龙头之一。10年前,他们从简单的填料和内件生产起步,1993年获得压力容器制造资质。接着问题来了,石化设备最忌腐蚀。防腐性能不提高,市场困局难突破。这时候,公司请来专家潜心研究防腐材料,开发出抗高温高硫腐蚀的稀土合金钢;其后,他们又与华中科技大学合作开发具有强化传热性能的换热器,解决了石化设备中抗腐和传热两大难题。
近年,湖北昌发容器制造有限公司通过与清华大学、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等院所长期合作,投资1亿余元,在武汉和府场分别建设转化器生产基地,在氯碱转化器生产领域技高一筹,占据了80%以上的市场份额。
如今,府场镇石化装备制造企业中,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拥有专利产品49个,19家企业成为中石化、中石油和中海油等大型企业集团的一级网络供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