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大中华机械网[请登录][免费注册]

关于干燥设备行业现状、发展建议及展望

2012/8/21 20:52:49   责任编辑:kefu2【收藏】 【打印】 【关闭】

    目前国内市场需要的常规干燥设备,以及国际市场需要的主要干燥设备,我国基本都能自己制造,这表明,我国干燥设备以进口为主的历史已经结束。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隐忧。

      存在的问题

      据中国通用机械干燥设备行业协会预测,今后几年,我国化工行业干燥设备需求量将达到3000台(套)左右;制药用干燥设备年需求量将达到3000台(套)左右;农林、粮食、轻工等行业用烘干设备年需求量预计将达到5000台(套)左右。目前,我国干燥设备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达80%以上。预计"十五"期间,国产干燥设备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将达90%以上。目前现存问题突出表现为区域集中和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两方面。

     企业分布集中

    我国干燥设备行业的生产企业多数是在本行业早期企业的基础上逐渐派生出来的,地理位置相对集中,人员结构存在严重的缺陷。到目前为止,企业主要分布在江、浙、沪、辽、黑,这几个地区的企业几乎占到全行业总数的50%,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目前我国还有部分地区没有干燥设备生产企业。行业内竞争激烈,一些企业注重眼前利益,缺乏系统发展思路,整体素质提高缓慢,严重地阻碍了行业的正常发展。

    技术开发能力不强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最近几年,我国经济增长的潜能得到了有效释放,短缺经济形成的供需关系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买方市场初步形成。在买方市场的压力下,一些企业是在追赶市场而不是去寻找和开拓市场,企业的精力集中在近期市场需求较多、已成熟的产品上。因此在烘箱、振动流化床、喷雾干燥机等产品上,生产厂家较为集中,竞争异常激烈。行业中从事干燥设备开发的企业较少,新产品的完善以及新产品的推出主要靠相互模仿。

    发展建议

    采用先进技术,提升产品品质

    我国干燥设备技术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同行业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目前市场中、低技术产品占主导地位。我国加入WTO后,将会有更多的国际同行进入国内市场,随着国际竞争的不断加剧,我们将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世界著名的干燥设备制造商,如丹麦的尼鲁集团、日本的大川原株式会社等已纷纷在我国设立分公司,抢夺中国市场。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更多的跨国公司将把目标转移到中国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要求我们的企业必须通过技术进步、吸收国外先进技术、自主创新来提升产品品质。产品发展的思路要在设备的大型化、控制的自动化程度、设备表面处理质量、耐腐蚀材料的选用上下功夫,开发多功能组合机,促使产品的生命周期不断延长。行业协会要多组织企业参加国际间技术交流,吸收最新技术成果,加速提高全行业技术水平。

[来源:大中华机械网]

相关信息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会员负责。大中华机械网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精彩推荐

大中华机械化网客户服务热线:0571-85176250 | 在线客服:有事没事都可Q我! 给我们提意见
收缩

热线电话

  • 0571-85176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