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直关注关于北极主权争夺的报道,以爱好和平著称的加拿大再度宣称北极主权,俄罗斯也不甘落后,普京前往北极视察工作。据报道,俄罗斯与挪威划清北极边界线。据报道,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使北冰洋东西两侧海上通航的时间大大延长了。据分析,北极航道,将是一条具有战略意义的世界经济走廊。
对北极渔业资源的争夺只是其一,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北极有所谓的第二中东之称。根据美国地质勘探局一份最新的报告显示,北极地区拥有的原油储量是900亿桶,天然气储量超过了47万亿立方米,还有全球13%没有探明的石油储量和30%没有开发的天然气储量,以及9%的世界煤炭资源。
可以预见,关于北极的争夺,也许才刚刚拉开序幕。看到北极熊在不断融化的冰雪上行走的画面,笔者真的为它的明天担忧。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全世界关于低碳经济的倡导不断升温,资源税、环境税等问题也备受人们关注。一面是各国大力倡导低碳经济、低碳生活,另一面是各国对有限资源争夺的加剧。看起来似乎很矛盾,事实上却在向人们展示着经济发展的残酷的未来。有限的资源必然导致竞争的加剧。比如水资源,有权威人士预测,在不远的将来,水源的干涸、水资源的缺乏将会导致一部分国家消失。世界银行的官员预测,在未来的25年内“水将像石油一样在全世界运转”。
无法想象,人类对全球有限资源的攫取与破坏将会带来怎样的后果?近日“黑猩猩”科学家珍?古道称,人类正在向下一代盗取地球,她认为,人们为生存破坏环境以及全球精英阶层的大部分人的生活方式都是不可持续的。
由此我们不得不思考这样一问题:经济发展的目的到底是为了什么呢?在物质短缺的时代,我们可以认为,经济的发展是为了解决温饱衣食住行等问题。但在这个全球产能过剩的年代,经济发展的目的又是为了什么呢?
也许地球真的成了一个“地球村”,但至少现在我们无法看到有关“地球村”的景象,甚至关于“地球村”这一理论或者规则。面对日益加剧的资源争夺战,中国该怎么办?
笔者认为,人口占世界1/5的中国理应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担当重要的作用,只有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在解决全球化出现的多重问题中来不断解决中国自身的问题。
其实,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解决人们的物质需求,另一方面更是为了解决人们的精神需求,当物质生活满足了,是不是应该反过来促进精神生活,比如节约环保、合作共生等全球化理念。倡导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其实一直是中国文化的内核,比如“天人合一”;倡导和平共处的国际关系理念其实一直是中国思想的核心,比如“和为贵”。
9月20日至22日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首脑会议举行令人期待。中国应加强自己的声音。其实,千年发展目标的本质上是一个如何更好地全球化的问题,是一个如何让地球更美好的问题,而不应是强势群体对弱势国家发难的机会。笔者认为,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是地球人的地球,而北极也应是全人类的北极,倡导积极的全球文化对促进地区资源争夺与经济冲突是有用的,因为只有思想才能真正影响人心,文化才是最终的竞争力。
声明:
1、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进行负责、考证。
2、如本文涉及其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进行相应处理! |
【 返回列表 | 加入收藏 | 打印本页 】 |
|
 |
《中国化工设备网》客服热线: |
0571-28926075,28926076 |
|
《中国化工设备网》客服QQ: |
|
您可以给我们留言,寻求帮助。
我们会在一个工作日内给您回复!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