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化咨询:煤制聚烯烃的市场前景分析
2010年4季度,神华包头煤制聚烯烃项目已进入稳定运行阶段,神华宁煤和大唐多伦煤制聚丙烯项目也即将全流程试车,我国的煤制聚烯烃工业将于明年全面启动商业化运行。亚化咨询认为,示范项目的稳定运行说明了煤制聚烯烃在技术上的可行性,而煤制聚烯烃的市场前景,则主要由我国聚烯烃的未来供需状况,进口聚烯烃对国内市场的影响,以及煤制聚烯烃的成本竞争力两方面决定。
——我国聚烯烃的市场供应与需求
在过去10年里,中国的GDP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每年都在7%以上,最高达到近12%。预计未来10年内仍将保持8%以上的增长率。经济增长带动了我国聚烯烃消费量持续增长。但是,我国人均聚烯烃消费量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有数据显示,世界年度人均聚乙烯和聚丙烯消费量分别为8千克和5千克,我国仅为5千克和4.5千克,而北美聚乙烯和聚丙烯人均消费量高达37千克和17千克。
随着中国未来城市化进程的继续、居民生活条件的改善、房屋建设等都将继续拉动聚乙烯和聚丙烯的市场需求。以我国聚烯烃保持8%的年均增长率计算,聚乙烯2012和2015年的需求量将分别为1950和2456万吨/年,聚丙烯2012和2015年的需求量将分别为1552和1955万吨。
供应方面,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实施,特别是炼油能力和乙烯工业的发展以及中国西部煤化工的发展,都将增加聚烯烃的供应。同时,新建装置的布局分布更趋于合理,不仅华东地区生产能力大幅度增加,西部地区的产能也增加,对于促进该地区塑料加工等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截至2010年6月,我国聚乙烯产能已经达1038万吨/年。在建的项目(含煤制烯烃)在2012年全部建成后,总产能将达到1358万吨/年。而总消费量预计将达到1950万吨左右,则届时聚乙烯的缺口仍有600万吨。
截至2010年6月,我国聚丙烯产能已经达1025万吨/年。在建的项目(含煤制烯烃)在2012年全部建成后,我国聚丙烯总产能将达到1456万吨/年。而总消费量预计将达到1552万吨左右,则届时聚丙烯的缺口仍有100万吨。
我国聚烯烃(PE/PP)产能与需求展望
从中期来看,2015年我国聚烯烃(PE/PP)总产能将达到3600万吨/年,其中500万吨/年将为煤基聚烯烃,而届时聚烯烃(PE/PP)总需求量将近4500万吨/年,因此2015年聚烯烃(PE/PP)缺口仍有900万吨/年。我国聚烯烃供需缺口的长期存在,为煤制烯烃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进口聚烯烃的影响
中东地区聚烯烃发展主要是以当地廉价而丰富的天然气及轻烃为原料,加上装置规模大、技术水平高(往往与跨国公司合资),具有明显竞争优势。据资料显示,中东地区的聚乙烯成本仅为我国的30%,聚丙烯成本稍高但也只有我国的75%,即使加上运输和关税成本,相比国内聚烯烃仍然有竞争优势。
中东石化产能远大于需求,尤其是甲醇、聚烯烃和乙二醇产品的产能过剩严重,2008年出口量分别达到783万吨、403万吨和376万吨,今后还将继续扩大。中东大量聚烯烃产能的释放将加剧全球市场的供给过剩,使竞争更为激烈。
除资源丰富的俄罗斯、伊朗、巴西等国外,中国已与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度等国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并且正在与海湾合作委员会(GCC)和南部非洲进行自由贸易区的谈判。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后,进口的石化产品会有一定的优惠关税或关税减让,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此外,人民币升值将造成聚烯烃采购价格下降,国内用户将更加倾向于采用进口产品。
中国聚烯烃消费市场的特点是,大宗通用产品仍然占有绝对份额,但利润丰厚的高档专用料比例正快速增加。我国进口的聚烯烃产品中高端牌号比例高达40%以上,侧面说明了聚烯烃的供应方面,通用产品的缺口比高端产品的缺口小。
由于我国聚烯烃市场化程度很高,国内市场价格的发现机制为进口产品价格触发机制。预计低价的进口聚烯烃将对国内乙烯工业(尤其是小乙烯装置)产生较大冲击,煤制烯烃也将受到影响。
——煤制烯烃的成本竞争力
从中期来看,世界各国特别是美国相继推出了振兴经济的计划,伴随着美元向全球输出流动性的脚步加快,全球性的通货膨胀变得更加明显。2010年开始,全球油价重新进入上升通道,预计未来几年内将重新回到100元/桶的高位。原油价格的高企必将对聚烯烃的价格起到有力的支撑。
而我国的煤制烯烃项目以自有煤炭资源为原料,原料和燃料成本都较低。随着示范装置试车成功,煤制烯烃在技术上的可行性已经得到证实。示范装置进行一段时间的商业化运营后,届时将获得足够的数据进行经济性评价。此外,随着烯烃裂解(OCP)技术的引入,甲醇制烯烃的乙烯和丙烯收率将进一步提升,成本竞争力将进一步提升。
总的来说,在经济保持高速增长,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稳步推进的大背景下,我国聚烯烃需求增速将大于产能增速,供需缺口将进一步增大。这为煤制烯烃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但进口聚烯烃以其成本优势,给中国的聚烯烃行业(包括煤制烯烃)带来较大的竞争压力。对于煤制烯烃行业来说,为了减轻进口聚烯烃的冲击,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就地发展塑料加工业,将可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并促进就业。
长期来看,原油价格高企将支撑聚烯烃的行情,并增强煤制烯烃的竞争力。而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不断升高,相应地烯烃行业也越发依靠进口原料。发展煤制烯烃,对于开拓烯烃原料的多元化,保障我国能源和化工产品的供应安全,就更加具有意义。此外,煤制烯烃(包括有竞争力的进口甲醇制烯烃)将重塑聚烯烃产业格局,对中国的聚烯烃生产,以及东北亚(日本,韩国,台湾)以石脑油为原料的聚烯烃工业产生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