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能源署(IEA)上周在伦敦发布2011年版《世界能源前景》报告。IEA在报告中警告,如果政策不进行大胆的改革,那么全球将陷入不稳定的、低效的高碳能源困境中。
IEA总干事范德胡芬表示,经济增长和人口的增加将不可避免地推高未来能源需求,政府需要出台力度更大的措施来促使节能和低碳技术领域的投资。福岛核电站事故、中东和北非部分地区动荡以及2010年能源需求的强劲反弹已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创下历史新的高点。
新兴经济体需求增长快
IEA表示,根据报告假设的主要情景,2010年到2035年全球能源需求将增长1/3,其中90%将来自于非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中国将继续巩固其全球最大能源消费国位置,到2035年,其能源消费将比美国高出将近70%,即便如此,中国的人均能源需求仍将不到美国的一半。化石燃料在全球一次能源消费中所占比重将从当前的约81%降至2035年时的75%,可再生能源所占比重将从当前的13%增加至2035年时的18%。
石油更加依赖中东和北非
IEA指出,虽然在经济增长减速和利比亚石油行将重返市场的形势下,原油市场的短期压力正在缓解,但到2035年,国际平均油价仍将维持在接近120美元/桶的水平。石油市场对一小部分产油国的依赖程度将增加,2011~2035年,全球新增石油需求的逾90%将由中东和北非地区来满足。在此期间,如果中东和北非地区的投资额较每年所需的1000亿美元低1/3的话,消费者可能在近期内面临150美元/桶的油价。
IEA预计,全球石油需求将从2010年的8700万桶/天增加至2035年的9900万桶/天,所有净增长将来自新兴经济体的交通运输需求。到2035年全球客车数量将翻倍至近17亿辆。
煤炭消费将超越石油
IEA指出,在过去的10年,煤炭满足了全球几乎一半的新增能源需求,到2035年煤炭需求将再增加65%,并超越石油成为全球能源结构中占比最大的燃料。煤炭消费的前景对政策更加敏感,尤其是在中国。中国的煤炭消耗几乎占全球需求的一半。更高效的燃煤电厂和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CCS)技术的广泛运用将有利于煤炭的长期发展,但CCS技术仍然面临管理、政策和技术的壁垒。
IEA同时预测,印度的煤炭消费将翻番,取代美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煤炭消费国,并在2020年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煤炭进口国。
天然气需求将快增
天然气在全球能源结构中所占份额将快速增长,俄罗斯将成为最大的受益国。IEA表示,俄罗斯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油气田开发成本增加以及能源效率的提升。
俄罗斯仍将维持欧洲天然气市场重要供应国的地位,不过其化石燃料的出口方向开始转向中国和亚太地区。如果俄罗斯将能效提高至经合组织成员国一样的水平,那么该国的一次能源消费量将减少近1/3,仅天然气就可以节约1800亿立方米,接近该国2010年的天然气净出口量。
核电发展不会减速
虽然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事故给核电的未来蒙上了阴影。但在最新的展望报告中,IEA预测,2011~2035年,全球核电能力将增长70%,比去年的预期略有下滑,因为多数拥有核电计划的国家已经再次确认将加强对核电安全性的监管,但不会减慢核电发展的步伐。不过考虑到不确定性增加,核电的未来仍有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