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大中华机械网[请登录][免费注册]

海洋工程装备发展重点明确

2012/8/21 20:33:42   责任编辑:kefu2【收藏】 【打印】 【关闭】

海洋工程装备发展重点明确

  21世纪是属于海洋的世纪。仅以石油资源为例,中国海洋石油平均探明率仅为12%,海洋天然气探明率仅为10%,随着中国能源消耗的日益增长,对外依存度逐渐提高,海洋这个“聚宝盆”的重要性日益突显。

  值得关注的是,海洋工程装备作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已被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范畴,而且还有专项规划。据悉,目前工信部牵头,正在研究制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其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的子规划之一,也已经在征求意见。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李东表示,争取《规划》早日颁布实施。

  根据《规划》目标,“十二五”期间,我国要突破海洋深水勘探、钻井等装备核心技术,大力发展海洋油气开发装备,促进产业体系化和规模化发展。

  记者还注意到,近日工信部、发改委就《规划》召开征求意见会,与会专家普遍认同《规划》所提出的发展思路和重点,专家们认为,“《规划》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和很强的指导意义。”

  《规划》提出,“面向国内外海洋资源开发的重大需求,以提高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为核心,以突破深海装备关键技术为重点,有步骤、有层次地推进各类海洋资源开发装备的产业化,不断完善产业链”的发展思路。

  与此同时,要坚持“面向需求、突出重点,总包牵引、专业发展,合理布局、完善体系,依托骨干、培育品牌,着眼长远、增强储备”的发展原则。《规划》还提出了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海洋工程装备未来发展重点也基本圈定。

  张相木透露,海洋工程装备要面向国内外海洋资源开发的重大需求,以海洋油气开发装备为主要突破口,大力发展海洋矿产资源开发装备制造业。围绕勘探、开发、生产、加工、储运以及海上作业与辅助服务等环节的需求,重点发展大型海上浮式结构物、水下系统和作业装备等海洋工程装备及其关键设备与系统,掌握核心关键设计建造技术,提高总承包能力和专业化分包能力。

  海工装备市场空间巨大

  今年7月26日6点17分,“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成功下潜至5057米水深,突破5000米水深大关。这表明我国载人深潜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将为我国海洋资源探索奠定坚实基础,并为我国海洋工程装备的发展打开更广阔的空间。

  “虽然目前整个船舶市场不景气,但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却是前途远大,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中国船舶工业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包张静说。

  对此,国信证券研究员郑武在有关研报中分析说,“海洋石油占全球石油总产量的比例不断提高,待开发的海洋油气田数量远远超过正在建设的油气田,故需要更加庞大的钻井平台保有量,以支撑不断扩大的开发规模。预计全球海洋工程装备每年全球市场容量超过1000亿美元,并将长期保持增长。”

  另外,“我国30%以上的自升式平台已经超过30年船龄,由此产生安全隐患和钻井效率低的弊端,未来更新需求将逐步增加。钻井船在超深水领域比半潜式更有优势,未来占平台总量的比例将提升,对半潜式平台形成一定的替代。”

  郑武分析认为,“十二五”期间国际国内市场机会众多,而我国海洋工程领域相关企业逐步具备了基础设计能力,并能够以总包形式制造先进的超深水钻井船,国际市场地位不断增强。

  他进一步分析,虽然我国海洋工程企业与韩国、新加坡企业相比,在项目管理、制造工艺、关键设备配套等方面仍有差距。但目前韩国、新加坡企业在手订单十分饱满,2013年订单数量接近2007-2008年顶峰水平,产能趋紧,“这有利于后续海洋工程订单转移到中国。”

  另有消息称,国内部分石油企业已获准于“十二五”期间在中国的近海大陆架和大陆坡再建设5000万吨石油产能,此举带动的海洋工程装备总投资将超过2500亿元。中集集团、中国船舶、振华重工等在内的众多企业有望从中分得一杯羹。

  全球平台利用率呈上升势头

  需要指出的是,即使在目前全球经济复苏面临诸多变数、船市整体相对低迷的双重压力之下,海上钻井平台利用率仍呈上升之势。

  据统计,截至7月29日全球海上钻井平台利用率为78.7%,略有上升。具体来看,7月全球主要海上钻井设备的利用率(钻井驳船80%、钻井船74.6%、自升式76.2%、半潜式85.1%、钻井辅助船82.1%),与6月份相比,除钻井驳船外均有上升。

  “西北欧自升式船队使用率已连续7个月上升,目前在95%左右。中等水深半潜式船队利用率在连续6个月持平后,本月有所上升。全球对于深水钻井平台的需求依然强劲,船队利用率超过95%。”安信证券张仲杰说。

  记者注意到,6月海洋工程船市场新增订单为8.13万总吨、22艘;分别较5月份的4万总吨、10艘大增一倍多,足见市场的热度。

  对此,郑武分析指出,移动钻井平台的利用率直接反映了当前海洋油气开采的繁荣程度,全球自升式平台的实际利用率自2010年底以来呈现明显上升趋势。

  中船集团有关负责人也直言,近年来各国加大了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力度,掀起海洋工程装备建设的高潮。浮式生产储油船(FPSO)、自升式钻井平台、半潜式钻井平台等高端海工装备市场需求火爆。我国船舶企业也紧跟市场变化,加大了海工装备的开发建造力度,并逐步获得国际市场认可,国际订单开始增加。

  根据ODS统计,截至2011年4月,中国共建造完成移动式钻井平台26座,其中有7座的客户是海外客户。

  2011年5月底,由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自主设计建造的、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第六代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正式命名交付。该平台投资额为60亿元,是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工装备“重器”,可满足在世界各海域作业要求,是目前世界海洋工程装备市场上技术要求最高、难度最大的产品。

  几乎与此同时,从巴西海域传来消息:由大连船舶重工建造的国内首座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已经正式投入油井钻探作业,经过实践检验,其技术性能完全达到设计标准。

  “目前中国企业共有31座移动平台在手订单,其中自升式平台14座、半潜式9座、钻井船5条,分别占全球订单总量的21%、33%和10%,另有3座为辅助平台。所有在手订单中,预计只有7-11座的所有者为国内企业,表明中国企业逐步为国际市场所接受。”郑武说。

[来源:大中华机械网]

相关信息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会员负责。大中华机械网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精彩推荐

大中华机械化网客户服务热线:0571-85176250 | 在线客服:有事没事都可Q我! 给我们提意见
收缩

热线电话

  • 0571-85176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