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化厂区全貌
走进义马市煤化工产业集聚区,放眼望去,一座座现代化工业厂房鳞次栉比,一条条道路四通八达,一排排绿树红花交相辉映,恰是一幅态优美、生产和谐的画面。
去年以来,义马煤化工产业集聚区紧紧围绕“四大一高”战略,紧抓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坚定不移地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高新产业规模化,“求转、求进、求实”,抢抓机遇,务实苦干,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骄人成绩:2010年被确定为河南省第一批“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2011年12月顺利获得“河南省最具产业竞争力集聚区”称号;今年2月5日,在省委、省政府召开的河南省重点项目暨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会议上,义马市煤化工产业集聚区荣获“2011年度河南省先进产业集聚区”称号,这是继去年三门峡市列入全省首批25个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之后的又一硕果,是对近年来义马市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的肯定和鼓励。
近年来,义马市坚持科学利用资源,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拉长产业链条,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可靠的技术人才优势、突出的区位优势、良好的支持性配套条件和相对优越的政策优势,义马提出了建设全国重要的煤化工基地和打造河南省煤化工之城的目标,全面启动了煤化工产业集聚区建设,由此也奏响了义马市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华彩的一章。
科学规划 长远布局
义马煤化工产业集聚区规划总面积10.55平方公里,由西区和东区两部分组成,其中西区为建成区,规划面积3.24平方公里;东区为规划新建区(发展区和控制区),规划面积7.31平方公里。集聚区以煤化工及新材料为主导产业,煤化工产业以大型煤气化装置为龙头,下游重点发展甲醇延伸加工、煤制烯烃、精细加工等主导产品链;新材料产业以煤化工精细加工产品为基础,重点发展膜材料、工程塑料等主导产品;集聚区同时发展以新能源新材料及信息电子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并兼顾机械制造、能源、盐化工及物流等服务业发展。
义马煤化工产业集聚区紧紧围绕“企业(项目)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人口向城镇转移”的要求,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建设进度,将煤化工精细化,兴建了一批有前景、成规模、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兼顾的大项目,迈出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一步。
立足发展 高端定位
义马煤化工产业集聚区特地邀请中国石化院和天津城规院相关专家进行实地考察,针对义马实际情况,高标准、高质量地作出了《义马煤化工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构建了建设产业特色突出、高新技术发展、基础设施完善、投资环境优良、绿色循环环保的河南一流、全国有影响的产业集聚区的宏伟蓝图。
从产业布局到企业入驻,从招商引资到项目建设,从道路修建到配套设施完善,从公共服务设施修建到科研平台建设,无不体现高品质发展。义马集聚区关于项目入驻明确要求,投资强度达不到要求的项目不上,不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的项目不上,不符合集约发展要求的项目不上,环保达不到一流标准的项目不上,技术落后的项目不上。新上的煤化工项目投资额都在亿元以上,2008年以来所有入区工业项目投资强度都在每亩300万元以上。义马集聚区按照建设“河南一流、全国有影响的产业集聚区”的理念,走上了优质、高效发展之路。
突出主导 集群发展
义马集聚区着力突出煤化工产业的链条式发展和转型升级,突出项目上下游一体化和耦合发展,充分利用集聚区内的原料资源和中间产品,追求上下游装置的互联互供和产品链的耦合,现已形成煤化工产业集群三大主体链条,分别是以气化厂、联创化工为支撑的气化—副产品延伸加工产业链条,以开祥化工、精细化工为骨干的甲醇深加工产业链条,以义煤综能煤制气系列项目为依托的新型煤化工产业链条。这三大主体链条,每个投资规化都在100亿元以上,尤其原煤→煤制合成气→甲醇→醋酸→醋酸乙烯的新型煤化工产业链条,是目前河南省煤化工行业中建成最早、链条最长、投资规模最大的项目集群。通过坚持走依靠高新技术打造重点企业,以重点企业带动产业发展之路,打造了一批具有国内甚至世界领先技术的龙头企业,义马煤化工产业的框架已经形成,随着煤化工系列下游产品相继开发,煤化产业链将更加完善,产业优势将更加突出。
目前集聚区已入驻20余家煤化工企业,义煤集团与美国SES公司合资组建的义煤综能科技有限公司采用U-GAS煤气化技术的全球首套三台大型工业气化炉已于2月22日安装成功;作为义马市气化厂产品结构调整项目的河南省煤气集团义马气化厂20万吨硝酸铵暨2.3亿标方天然气工程于2月23日开工,计划2013年12月即可建成投产。目前,集聚区已形成日产煤气1000万标方,年产甲醇54万吨、醋酸30万吨、二甲醚40万吨、5万吨1,4-丁二醇、粗酚、粗酚精制、焦油深加工等各类化工产品20余万吨的产能。总投资11.45亿元的30万吨醋酸项目,采用国内先进的甲醇低压液相羰基合成醋酸技术。气化厂将充分发挥关联性优势、地域市场优势和资源优势,逐步实施醋酸乙烯、聚乙烯醇(PVA)等有机化工产品,努力形成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链条,实现单一资源型煤化工向精细型化工企业的转变。开祥精细化工有限公司2×4.5万吨/年1,4-丁二醇项目,一期已于2011年9月中旬建成投产,二期目前正在建设;在此基础上,规划建设年产11万吨1,4-丁二醇项目及配套年产6万吨PTMEG(聚四亚甲基醚二醇)装置,总投资约27亿元,项目建成后,1,4-丁二醇集群装置年生产能力将达到1,4-丁二醇20万吨、PTMEG 6万吨,开祥化工将成为全国最大的单体1,4-丁二醇生产基地。
义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新材料主导产业的龙头企业,其投资新建的总投资5.6亿元的3000万套/年锂离子电芯项目建成后,年组装新型动力锂离子电芯3000万套,生产微孔隔膜6000万平米。2011年8月,项目一期已经顺利建成投产,目前二期建设正在积极推进。义腾新能源公司的动力锂离子电芯生产线采用国内最新的“铁芯”技术,锂离子电芯用隔膜技术为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技术,在国内、国际上都处于领先地位,在行业内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十二五”期间,义马市将坚持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转型发展的助推器,突出实施一批发展关联度大、支撑产业升级的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着力引导企业开展自主创新,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同时,发挥义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新兴产业以及义煤综能公司等煤化工产业的龙头带动作用,引进一大批技术密集度高、关联度高、附加值高的企业,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发展增长点。
强化集约 节约土地
义马煤化工产业集聚区坚持走集约式发展之路,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能源消耗的增长转变为主要依靠科技创新及效率提高,以更少的物质资源投入创造效益。为破解土地瓶颈制约,义马举三门峡市之力,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入手,多策并举,多方盘活土地,较好地解决了集聚区基础建设和项目建设用地急需。
充分利用荒山和废弃地是义马产业集聚区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一大特点。义马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区位于市区东部,区内多是丘陵沟壑,地貌最大高差在90米以上,开发建设条件比较差。为此,义马市因地制宜,坚持集约、高效利用土地,充分利用原义煤集团北露天矿废弃排渣堆及荒山荒沟,通过移山填沟,移渣筑路,挖填土方300余万方,平整土地1200余亩,并积极引导义煤综能公司将新能源、新气体、甲醇蛋白三个大项目台地紧凑布置,将800余亩不可利用地变成了建设用地。
“腾笼换鸟”、关停落后产能也是义马产业集聚区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一大特点。义马产业集聚区的建成区位于市区西部,区内既有河南煤化义马气化厂、开祥化工等优势煤化工企业,亟需扩大规模,也有早年建成的小火电等高耗能、高污染、高投入、低产出的企业,占据着紧缺的土地资源。为此,义马市通过“腾笼换鸟”的办法,先后关停了义马热电厂、预制板厂及部分金刚砂厂,挖潜土地近500亩,为河南煤化义马气化厂、开祥化工等优势煤化工项目入驻创造了条件,保证了近年来新上的一批投资大、效益高、产业链条长、带动作用大的煤化工项目的开工和建设,同时集聚区统筹规划,为总投资350亿元的义煤综能煤化工园预留了充足用地。
走城乡一体化道路,对集聚区内农民实行集中居住区建设搬迁是义马产业集聚区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又一大特点。即对集聚区内农民实行集中居住区建设,统一编制建设规划,出台了“两补一免”政策,采取资本运作、资源置换和资金扶持等手段,结合三门峡市城乡一体化建设、棚户区改造,对涉及的马庄、二十铺等9个社区进行了整体规划、逐步搬迁,并同步开展空心村治理和闲置地改造,积极推进居民集中居住区建设。截至目前,已建成农村社区居民集中居住区住宅楼48栋,可入住居民1785户。在建成区,已对二十铺村实施了整体规划,逐步搬迁;通过对二十铺李杏湾空心村治理,置换出50亩土地,为气化厂下游产品提供了发展用地;在新建区,东结洼、西结洼、焦沟、沙沟的集中居住区居民楼主体已建好,摸底排查已结束,整体搬迁也已正式启动,置换出了大量土地,进一步储备了土地,保障了项目用地。
提高投资强度,提高项目准入门槛是义马产业集聚区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另一大特点。根据“有限指标保重点,一般项目靠挖潜”的原则,按照投资强度、投入产出率、科技含量等控制指标供应新建项目用地,解决土地要素供给,2010年以来所有入区工业项目投资强度都在每亩300万元以上。
服务为本 提升形象
集聚区树立了大服务意识,突出服务为本,以服务树形象、促建设。为促进综能1000万方煤制气项目建设,确保顺利投产,义马市多次召开了市长办公会、项目推进会,及时解决了企业关于生产用水、污水排放、煤气管网线路规划等问题;协助义腾公司及时解决了征地、电力及光纤线路拆迁等项目建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为企业正常施工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保障了一期工程顺利投产,同时协助该企业将6000万平方米锂电池隔膜项目申请了国家、省发改委高新技术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帮助申请贷款700万元,结构调整资金贴息187万元,缓解了企业资金紧张状况,极大地促进了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积极介入,协助义煤综能2×30万吨乙二醇项目做好环评、安评等报批,完善了灰渣综合利用方案,签订了供水协议。
在新的一年里,义马市进一步以投资强度、税收贡献率、投入产出以及对义马经济的综合带动来决定项目的取舍,提高项目准入门槛,最大程度地实现土地利用高效化。展望未来,任重道远。下一步,义马煤化工产业集聚区将紧紧围绕“企业(项目)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人口向城镇转移”的要求,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建设进度,努力实现“基地规模化、产业集群化、技术高端化、资源集约化”,力争通过3至5年的努力,形成产业特色突出、高新技术发展、基础设施完善、投资环境优良、绿色循环环保的全省一流、全国有影响的煤化工产业集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