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大中华机械网[请登录][免费注册]

环境改革的可持续发展

2012/8/21 20:39:11   责任编辑:kefu2【收藏】 【打印】 【关闭】

      三十多年来,环境革命改变了企业对环境的态度,从矢口否认对环境的破坏,转为承担起不再危害环境的责任,进而希望对环境施加积极的影响。然而,环境日渐好转的情况仅仅发生在发达国家,整个人类并未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源,在于新兴国家人口和经济的飞速增长。虽然这些政治和社会问题超出了任何一个企业的管辖和能力范围,但是集资源、技术、全球影响以及可持续发展动机于一身的组织,又只有企业。所以企业应当承担起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全球经济这个重任,也可以利用这个历史性转型实现自身的发展。 

  作者把全球经济分成互有重叠的三种经济类型。市场型经济,即商业社会,包括各个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生存型经济,即传统的村落型生活方式,主要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地区。自然型经济,包括各种自然系统和自然资源,是前两种经济赖以存在的基础。 

  市场型经济的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6,却消耗了全球75%以上的能源和资源,是工业废料、有毒物质和生活垃圾的主要源头。但由于环保监管、环保型工业以及向外转移污染最严重的产业等原因,这些地区的污染并不严重。然而,许多新兴国家因此受到了严重污染。资源消耗与配套的基础设施破坏了生存型经济赖以存续的生态系统,进一步加剧了农村人口的贫困程度。这两种经济的巨大需求,使得自然资源无法支撑人口的增长和工业的快速发展。 

  三个经济圈之间的冲突带来了一些重大的社会和环境挑战:气候变化、污染、资源枯竭、贫困以及不平等现象。 

  降低环境总负荷和建立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不外乎三条途径:减少人口、降低富裕程度(消费量)以及彻底改变技术手段。现代社会几乎不可能大规模减员,所以第一种选择并不可行。降低富裕程度则只会使问题进一步恶化,因为贫困与人口增长总是如影相随。为此,彻底改变技术手段就成了唯一的出路。 

  为此,企业要将整个地球视为开展业务的大环境,审视自己是参与了各种社会和环境问题的解决,还是扮演了酿成这些问题的一分子。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愿景,并在它的指引下走过环境战略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污染预防 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首先要从污染控制向污染预防转变。污染控制是指在废物产生之后予以清除,而污染预防侧重于减少或杜绝废物的产生。对于新兴国家来说,重复发达国家的老路所要付出的代价,将是它们无法承受的。 

  第二阶段:产品责任 企业除了关注减少生产污染之外,还会强调尽量减少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对环境的所有不良影响。这个阶段往往涉及对基本的产品和流程设计进行重大变革。例如环境导向型设计,它不仅可以减轻产品对环境的压力,而且可以减少物料和能源的消耗。 

  第三阶段:洁净技术 企业应当着手对未来的技术进行规划和投资,因为目前许多行业采用的技术都无益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而新兴国家迫切需要洁净技术,用更为洁净的新技术来替代现有的产品和流程技术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好商机。 

  与此同时,企业还要用它来指导自己建立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企业要能够而且必须培养客户的消费偏好,使它们切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企业必须成为市场的教育者,深入宣传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企业是未来经济增长的动力,必然要承担可持续发展的大部分责任。所以,企业可以而且应该一马当先,推动公共政策的出台和消费者行为模式的转变。
 

[来源:大中华机械网]

相关信息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会员负责。大中华机械网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精彩推荐

大中华机械化网客户服务热线:0571-85176250 | 在线客服:有事没事都可Q我! 给我们提意见
收缩

热线电话

  • 0571-85176250